中国手机品牌出货报告
- 今年2月小米手机全球市场份额达到13%,成为中国手机品牌出货第一;华为虽然出货量环比增长18%,但市场份额仅剩4%排名第六。
-
- 在这份榜单中,三星以20%的市场份额占据第一,出货量环比增长17%;苹果以17%的份额占据第二,出货环比增长20%;OPPO、Vivo排在第四、第五;荣耀以2%的份额排名第七,环比增长8%。
-
- 分析师指出,由于供货紧张,市场上的华为手机开始减少,消费者转向其他品牌。而华为销量下滑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小米、OPPO、Vivo的销量增长,这是他们成功超越华为的主要原因。
- 过去一年来,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第一的宝座曾被华为、三星、苹果轮流坐庄。
-
- 2020年二季度,华为智能手机份额达到巅峰。当时,借助中国迅速控制疫情的优势,华为手机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首次夺冠,标志着9年来第一次有除三星或苹果外的厂商领跑市场。
-
- 然而好景不长。随着美国加大制裁力度、华为Mate40系列和苹果iPhone12系列相继推迟发布,三星手机第三季度全球出货量环比增长接近5成,市场份额反超华为,重新占据全球第一的位置。
-
- 到了第四季度,麒麟高端芯片面临绝版,苹果又对首款5G iPhone采取积极的促销策略,手机市场版图再次发生剧变:苹果第一、三星第二,小米排名第三,华为在过去6年来首次跌出全球前五。
- 2020年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
-
- 中国市场方面,一周前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数据显示,2021年1月,OPPO首次跻身中国智能手机第一品牌,市场份额达到21%,其次是vivo份额为20%,华为、苹果和小米各占16%。
-
- 其中,OPPO智能手机月销量环比增长33%,同比增长26%。
- 分析师指出,在美国实施贸易制裁后,华为(包括荣耀)面临严重的零部件短缺,新机发布也减少,中国市场份额持续下滑。2020年第四季度,中国5G手机销量占到市场总销量的65%以上。华为无法推出5G新机导致中国市场份额萎缩,而不能提供谷歌服务也会令其4G市场份额缩水。
-
- 报告认为,为了更好地利用库存零部件,华为将业务重心转向了高端市场,只销售利润率高的机型,这给中端市场留下了缺口。由于供货紧张,经销商纷纷减少华为产品,转向其他品牌。
-
- “华为销量下滑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OPPO的销量增长,小米和vivo也是受益者。其中,小米抢占华为的线上业务,OPPO和vivo则抢占华为的线下业务。在鼎盛时期,华为在中国有10000多家零售和体验店,但2020年第四季度以来一直在下降。”分析师称,华为剥离荣耀品牌后,进一步稀释了中国的市场份额。
- 华为三大业务及海外市场概况
-
- 3月31日,华为发布2020年财报,销售收入8914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3.8%,净利润646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3.2%。其中,消费者业务实现销售收入4829.16亿元,同比增长3.3%。
-
- 在财报记者会上,有记者提问称,华为手机业务遇到非常严峻的挑战,尤其是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的手机出货量其实也在迅速减退。在芯片供应非常紧张的情况下,华为有什么策略应对?
-
-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在回应时坦言,从去年来看,华为手机业务确实受到供应限制的较大影响。
-
- 今年整个供应形势依然不太明朗,但是每年的旗舰机型目前还会按原计划推出。
-
- “我们也相信,在未来几年华为手机仍可保持市场领先者的地位。”他表示。
-
- 在谈到华为消费者业务未来的发展方向时,胡厚崑表示,未来华为消费者战略中,手机是其中一部分,但不是全部。未来消费者业务一定是以消费者为中心、以体验为中心,不同的硬件只是不同的接触手段而已,手机也一样。“我相信在未来,大家会看到越来越多华为推出的新的面向消费者的硬件和软件服务。”
-
- 【上书房信息咨询简介】
- 上书房信息咨询公司是一家集市场调研、行业研究、第三方独立调研、政府/公众咨询、项目可行性研究等于一体的综合研究咨询机构。由业界资深专家和学术界优秀师资创建,多年来,经过研究团队不断的积累与创新,已累计为1000余家各类客户提供了专业研究咨询服务,赢得了广大客户的认可和支持,并构建了包括政府相关部门、主流科研院所、行业协会、自有调查网络等在内的立体式全方位调研渠道,以及科学、系统、专业的调研体系。总部位于深圳,并在广州、北京、长沙、重庆、成都、昆明、香港、新加坡设立有分支机构或办事处。
-
- 上书房信息咨询以诚信为本、以专业立身、以速度闻诸于业界、以务实通达于客户。拥有强大的专家研究阵容,强有力的专业执行队伍,有着得天独厚的学术资源背景,以及丰富的调研专业经验。通过科学系统的策划;精准的执行;专业的数据分析;完善的报告研究,辅助客户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、舆论导向,识别和确定问题及机会,避免决策风险,并为客户制订正确发展战略提供依据,使客户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良好的生存环境和持续发展动力。
-
- 【来源:观察者网】
- 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